在博物館工作的朋友,,經(jīng)常被別人問起每天的工作是什么,。
下面就這個問題做一個具體的解答:
那么,,做展覽具體做什么呢?
不妨回憶一下你看過的展覽,。
你是否記得博物館展廳里那巨大的玻璃展柜,,里面擺放著幾千年前的文物,還有墻上眾多的展板,,描述著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,,或是重要文物。
你是否還記得那迷宮般的參觀路線,,那些逼真的歷史場景復原,,那些模型、假人,、眾多說明標簽,。
也許你看的展覽很簡單,,只是圖版和文字,簡單的介紹而已,,不管怎么樣,,當你回想起這些就夠了。
那么,,你認為,,這些展覽的內(nèi)容是如何出現(xiàn)在你面前的呢?
在策劃一個展覽之前,,我們和觀眾一樣,,有可能對展覽的內(nèi)容一無所知,。
展覽的選題有可能是上級分配的任務,,也有可能是我們看到館里保存某類藏品較多而選定的,還有更輕松的是引進其他博物館的展覽,。
這里單說博物館原創(chuàng)的展覽,。
所謂原創(chuàng)的展覽,就是博物館自己完成策劃,,編寫展覽方案,,組織設計施工布展的。這里強調(diào)的是自身的創(chuàng)意,,并將創(chuàng)意付諸實踐,,但是其中一些步驟,如展覽細節(jié)的設計,、陳列裝修,,可以引進外部專業(yè)力量(如設計公司、裝修公司)協(xié)助,。
說了原創(chuàng)性展覽,,那么就有非原創(chuàng)性展覽,比如引進其他博物館的展覽,。這是展覽的一種分類方式,,還有另一種分類方式很常見。
展覽可以分為基本陳列,、專題展覽和臨時展覽,。
基本陳列一般是博物館精心打造的最重要的展覽,體現(xiàn)著博物館的收藏系列和辦館水平,,投入資金多,,展覽時間長,一般都要十年左右,,甚至更長,;
專題展覽的展期比基本陳列短,,一般1 年至5 年不等,它是基本陳列的重要補充,,體現(xiàn)著館藏特色,;以上兩種展覽也稱為博物館的常設展覽。
臨時展覽,,這類展覽展期從幾天到半年不等,,靈活多樣,展示內(nèi)容豐富,,是博物館吸引觀眾的重要手段,,博物館舉辦最多的就是臨時展覽,每年最多的工作也是舉辦臨時展覽,。
一般情況下,,我館每年舉辦兩次原創(chuàng)精品展覽,舉辦一次引進精品展覽,,剩下的多是書畫展和圖片展,。
展覽的第一步是選題,不管是主動選的還是被動接受的,,選題確定以后就要開始編寫陳列大綱,。
大綱是一個展覽的框架,也是靈魂,,最基本的創(chuàng)意都要在大綱里體現(xiàn)出來,。
編寫陳列大綱也是要分步驟的,第一步是盤點手中掌握的與展覽有關的資源,。比如要做一個本土的歷史文化展覽,,那么就要盤點館內(nèi)保存有多少與本土歷史相關的文物,這些文物是否都能展出,。
如果數(shù)量太多就要挑選出其中的精品,,如果數(shù)量不夠就要想辦法征集。
不管怎么樣,,這個時候應該列出一本可以上展的文物清單了,。
文物只是一方面,還要有本土歷史的研究資料,,要先收集足夠的資料,,搞清楚這段歷史,這就需要一定量的閱讀,,而且這個閱讀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(nèi)掌握這段歷史的精髓,,這就要求必須選取經(jīng)典的研究資料,而不是在低水平的資料上浪費時間,。
當然還有一種更為有效的方式,,直接聯(lián)系研究這方面的專家,,請他們給予幫助,或請他們幫忙列出必讀的書單,。
如果你耐著性子把這些資料看完,,那么你已經(jīng)邁開編寫陳列大綱的第一步了。第二步就是把你掌握的知識和目前有的藏品結合起來,。說起來只是一句話,,做起來很難。
其實這個時候已經(jīng)開始起草陳列大綱了,,可以先把歷史內(nèi)容分成幾個章節(jié),,列出大概的分類,然后根據(jù)這個分類把展覽文物進行劃分,。
我們期望分類后的結果是每部分都有展品,,相對比較平均,這樣展示的效果最好,。
但是往往理想很豐滿,,現(xiàn)實很骨感,。
這種完美的情況極少出現(xiàn),。
當然如果館藏豐富,又恰好分類合理,,遇到這種情況,,我只能說,恭喜你,,能少死好多腦細胞,。
更多的情況是某個章節(jié)文物多,某個章節(jié)文物少,,有的章節(jié)甚至沒有文物,。
這個時候有幾種處理的方式:
首先說最簡單的,就是減少文物少的章節(jié)的內(nèi)容,,弱化這部分,,甚至去掉這部分對整個展覽影響不大也可以考慮,當然這是下策,。
那中策是什么呢,?
中策就是用輔助展品代替,比如說其他博物館同時期文物的復制品,,或者做模型,、場景復原、油畫,、雕塑,、沙盤,,或是多媒體表現(xiàn)等等,這要根據(jù)手頭掌握的資料而定,。
上策也是最難的,,征集到這個時期的文物,這個就要看運氣了,。
除了分配展品以外,,大綱里還要體現(xiàn)出創(chuàng)意,比如表現(xiàn)一個歷史事件,,是簡單的圖版加文物,,還是增加更多的表現(xiàn)手法,大綱里不要求直接給出完整的解決辦法,,但是一定要有初步的設想,,這個設想會直接影響后面的方案設計和形式設計。
經(jīng)歷了絞盡腦汁的構想,,大綱基本成形了,,就交給領導審批。
如果涉及到重大問題,,可能還要交給更上一級領導,,或者組織專家論證會討論。
如果是較復雜的展覽,,大綱是要經(jīng)過數(shù)次改動的,。
這只是萬里長征剛走完第一步,大綱之后還有陳列方案要寫,。
陳列方案比大綱可要復雜多了,,如果說陳列大綱只是建了一個房子的框架,那么陳列方案就相當于把這個房子裝修了,。
一般情況下,,陳列方案上要表現(xiàn)出展覽的絕大多數(shù)內(nèi)容,比如展覽上所用的文字,,包括前言,、每部分引導語、展品說明牌文字,、圖版的說明文字,、多媒體中的文字,如果展覽有外語,,還要把外語加進去,。
所有要展示的圖版,所有展品和圖版的展示順序,要具體到在哪章哪節(jié)哪組,。展覽中出現(xiàn)的輔助展品,,如場景復原、模型,、復制品,、沙盤、油畫等的構思和說明文字,,要給制作人提供指導性的文字,。
除了這些以外,還有每個章節(jié)的設計思路,,希望達到的效果等等,。
對于基本陳列而言,這是個非常龐大的工作,,我館基本陳列面積3760平方米,,展品700余件,圖版500 余張,,陳列方案將近十萬字,,是我們團隊花費巨大精力制作的。
幾百平方米的臨時展覽,,相對簡單,,一般方案不會超過一萬字,展品不會超過200件,,圖版不會超過50個,。
如果是更小更簡單的展覽,,比如簡單些的書畫展,,甚至可以省去陳列大綱,直接寫陳列方案,。
在陳列方案完成之后,,就可以開始形式設計了。
形式設計就是要把紙面上的東西放到三維的空間里,,安排每件展品,,每個圖版具體的位置。
對于臨時展覽而言,,如果方案編寫得好的話,,形式設計并不是很難的工作。
因為臨時展廳一般是固定的,,每次展覽改動幅度不大,,基本有固定的套路,按照順時針或逆時針的參觀順序設計,將展品和圖版的對應關系處理好,,把展品的展示順序處理好就可以了,。
這個工作一般由博物館內(nèi)部的員工就可以完成。如果是基本陳列或專題展覽的形式設計,,博物館的力量不足的話,,也可以請有資質(zhì)的專門的設計公司做。
這類展覽內(nèi)容復雜,,展示手法多變,,又涉及到空間重新劃分。
在形式設計完成之后,,就是裝修施工布展,。
一般而言,臨時展覽不需要裝修,,只是調(diào)整展廳的展柜和燈光等,,然后布置噴繪圖版。
一切就位后,,開始布置文物,,放說明牌,最后再調(diào)整下,,基本就可以了,。
如果是常設展覽,就復雜了,,我館的基本陳列布展施工一年之久,,專題展覽一般也有幾個月。
博物館的施工布展與其他的不同,,在這個布展過程中經(jīng)常會發(fā)現(xiàn)不合適的地方,,就需要及時改動,所以博物館工程一般都要延期,。
有一點要說明,,布展期間是陳列部最忙的時候,因為布展這個活絕對是對體力和智力的雙重考驗,。
布展完成以后,,前期的工作基本就完成了,沒有大部頭的工作,。
不過對于展覽來說,,僅僅是開始,因為還要編寫講解詞,,還要維護展覽設備,,還要根據(jù)最新研究成果及時更新展覽內(nèi)容,還要根據(jù)展覽內(nèi)容編寫宣傳冊或出版書籍等等。
而一個展覽結束之后呢,,等待你的是下一個展覽,。